查看原文
其他

西医就会「推」,中医就会「吹」

岐伯有道 2020-09-18

中医的发展,一定要传承中医心法,把理论学好,这要求中医师本人的修养要很好,才能传承中医的至高境界。话又说回来,真正的能成为中医高手的人,非得心很静,很专注,很虔诚不可!


西医检查靠有形指标

病人的不适会在中医脉象上表现


我记得贾平凹的小说《废都》里有一句话:西医就会推,中医就会吹。


这句话我一直记得很深,这句话是医疗现状的真实写照。我常对别人说去医院去看病,做检查,往往是有两个结果:①你没病;②你没治。这虽然是一句玩笑的话,但是现实中常常如此。


我今天还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发了一条内容,说自己好痛苦,但是却检查不出原因来。


在西医院检查,明明病人很辛苦、很痛苦,但是就是检查不出问题来。这种情况在中医中是很少出现的,如果病人有不舒服,一般都会在脉象中反应出来的,脉象可以反应出身体整体的气血运行状态。没有病的人,如果想装病也能摸得出来是不是装的。


西医的检查都是有有形的病变时才能检测出来,对于无形的指标、对于气化出现的问题,往往难于定论。因为现有的西医检测工具太有局限性了,就算能检测出一些指标,他们也无法正确解读这些指标的致病原因。




西医病名以现象命名

中医病名以病因或症状命名


①西医命名

对疾病的无数的命名中,我没记得哪个是以病因作为命名的,全是以现象作为命名的。大量都是以什么症、什么综合征来命名的。他们没有找出真正的病因,只能用含糊的定义来表达。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各种炎病、癌症、结石、各种痛症,等等。


比如三叉神经痛,为什么会痛?解释不了,就给它命名是神经痛。这个名称本身就很含糊的,它不是一个病因的命名,而是病况的命名,只知道神经痛了,却不知道为什么会神经痛。


比如糖尿病,检测出血糖过高了,就给它一个名字,叫糖尿病,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。后来,发现了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,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胰岛素分泌不足,好好的一个人,为什么会出现胰岛素分泌不足呢,又是找不到原因的。


高血压,什么叫高血压?因为检测出血压值高了,但是为什么会高呢?又是不知道的。检查出得了高血压,终于知道得了什么病了,但是,没得治,就得终生吃药,控制血压,无法根治。有的人一吃就是二三十年。但是还是治不好,还吃出胃病来。


西医对于很大量的疾病,都找不到真正的原因。但是他们会找到他们认为对的原因。其实,根本不是那个原因。


②中医命名

中医对疾病的研究,往往是以病因或者症状来命名的。翻一下医书,基本上都是按下面这些来分类的:中风、伤寒、中暑、反胃、泄利、带下、风湿、黄疸、历节、痉病,等等。


这说明,中医知道病因,也知道怎么去治。




西医搞不定的,就推给中医

但中医也经常搞不定


西医正因为找不出真正的病因,用一些所谓的科学的诊断作为结论,但是却不会治,所以,他们只会推脱。现在的医疗现状,往往是西医搞不定,就推给中医。


中医就能搞定吗?


中医也经常搞不定。现实中,中医搞不定的情况也非常多。所以中医很会吹。


其实,中医确实对大多数疾病是有办法治的,但是这是理论上的,是理论上可以治。但是中医治病,不是标准化的治疗,有治疗理论,不一定就能找到一个会灵活运用的中医师。中医现状最缺乏的是优秀的中医师。


前几天有一个网友提到日本中药的工业化发展,他们把中医里的经方全都批量生产出来,并且申请专利。这看似是一种发展,其实,这是中医的倒退。


为什么说它是倒退,而不是进步呢?因为这种工业化的方向,说到底还是西医的思维。


为什么?


因为,病人不会病得那么标准!




病人通常不会病得那么标准


这样讲又要糊涂了,什么叫不会病得那么标准呢?

比如《伤寒论》里的第一方,就是桂枝汤,这个方子里有桂枝、白芍、生姜、大枣、炙甘草、五味药,是调和营卫的方子,治有头项强痛而恶寒、脉浮、出汗这些症状的感冒。


如果症状全都对得到的话,一剂就马上好,但是,病人的外感症状是千花百门,是多种多样的,如果一见到感冒就用这个方子,肯定不行,很少能投中的。


换过来说吧,其实《伤寒论》里治外感的方子太多了,小青龙汤,小柴胡汤,大青龙汤,大柴胡汤,理中汤,麻黄细辛汤,等等,全都是治感冒的,只是针对病的深浅不同,选用不同的方子。


举个例子

这些方子虽然是很全面了,对于不同深浅的病情,可以选用不同的方子,但是临床上,直接用这些方子,也经常无效。

为什么会无效?不是因为这些方子不好,而是现代的病人的身体已经变得复杂了,病人一般不会病得那么标准化的,多数病人都会多种症状兼合的,要快速的治好病,就得靠中医师准确的诊断,并且开出能完全切合个体病人的气机的方子。


说到中医治疗的个性化和特殊性,这表现在两个方面:①病人的个体差异化;②中医师的专业水平的差异。




病人的个体差异


首先,现在的病人跟古代的病人的体质是不同的。这是由于现代人的生活环境与古人不同,所以身体内的气化环境也不同了,古人没有现代人这么丰富的肉质食物,古人多吃素食为主,除非是有钱人,一般的老百姓哪有条件天天像我们现在这样子,有那么多肉吃?还有就是古人的生活没有现在这么多污染,所以古代人的身体比较干净,现代人身体的气肯定要浊一些。


其次,古人纯朴,现代人压力大,思想太复杂,这也会导致现代人的体内比较混乱。


其三,现代的慢性病病人,都会经过化学药品的伤害,伤了脾胃,现代人普遍脾胃弱。


这些原因导致了治现代人要比治古代人要复杂得多,直接去套经方,往往不效。


我们看张仲景的《伤寒杂病论》,里面的方子都是直来直去的,很明确的,但是我们在临床上用,直接拿这些经方来用,效果都不理想,必须重新选药组方。


张仲景在《伤寒杂病论》的序言里也说到:虽未能尽愈诸病,庶可以见病知源,若能寻余所集,思过半矣。意思是说,按他的方子来治病,虽然不能都有效,但是如果能按他的思维去探知病根,灵活运用,也能治好病。


这也说明了,中医师,是需要灵活运用中医的心法,理论的。


所以,日本即使是大量的生产经方处方,看似发展了中医中药,但这并不是一种进步,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,在于中医的理论心法,在于中医师的医术,在于中医师的诊断水平和理论水平。


如果中医弃医存药的话,最后的结果是中医的心法得不到传承,继承的都是一些方药,而这些方药是无法适合人体复杂的变化的。


只有大量地培养优秀的中医师,能够继承中医心法的中医师,才是真正的中医的发展。


说到弃医存药,方舟子等人极力倡导了,其实在宋朝的时候,也是有这方向的发展的。当时宋朝政府发行了一本书叫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,这本书就是方剂集,把治各种病的方剂收集起来编成册,方便医生的检索,并且做成药剂,在药店里卖。这对于规范用药,普及中药当然是有很大的功劳的,但是如果想着这样可以一劳永逸,就不对了。因为病人,不会病得完全符合那个方剂的适应证的,不会病得那么标准的。


弃医存药的道路,只会让中衰落,而不会发扬,因为当医生不会辨证,只会按方抓药的时候,往往临床效果会不理想,还是那一句:病人不会病得那么标准。


中医的发展,一定要传承中医心法,把理论学好,这要求中医师本人的修养要很好,才能传承中医的至高境界。话又说回来,真正的能成为中医高手的人,非得心很静,很专注,很虔诚不可。




中医高手不是人人可以学的


对于一般的中医师,记住汤头,记住成方,学一些辨证,能灵活运用,也可以解决很多问题。这条路,也比较适合大多数中医爱好者走。


但是这条路也会很长时间限制了你的思维,我也是一直在努力摆脱成方的束缚,希望能够随机随心开出切合病人的方子来,这样才能走上更高的境界。


这就如一个人学武功,刚开始的时候,就不断的练拳架、套路,但是这样练得很熟,你也不是武功高手,因为敌人不会按你的套路出招的,只有到了有一天,你摆脱了套路的限制,随心所欲,随机应变了,你才是武功高手。


肥儿茶-健脾消食化积-成人小儿都适用

健脾强肾壮骨话补钙 - 后爱傲骨无双

德国西医兼中医专家:西医大部分是伪科学,中医大多是精密科学!

潘毅:西医看是五个病,中医看是一个病,因为搞清了关系!

对疾病的态度,敌人还是朋友? - 中西医比较

中南海红墙御医胡维勤:中医手眼通天,西医不过是一门技术

为什么现在台湾人基本不相信西医,每个人都在看中医?(薛仁明)

西医与中医疾病名称对照,没有比这个更全的!

西医很强大,中医很伟大!

做个聪明人:拒绝西医开中药

中医的神奇疗效使我从不相信中医,到痴迷中医(西医高材生自述)

西医永远不可能治好你的病,救你的只能是中医!

中医和西医的区别是什么呢? - 思维方式

关于中医西医"科学性"的问题

这个案例说的真好,西医放弃的绝症,中医怎么治好的?

四位院士力挺中医:中医解决了很多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,不能把老祖宗的东西丢了!

反思:中药现代化绝不是将中药化为西药

中医无绝症(深度好文)

========== END ==========

温馨提示: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,仅供大家参考学习,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。如有需要,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
⊙版权声明:文章源于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为人父母者,不知医为不慈!为人子女者,不知医为不孝!

找不到好中医?不如自己学中医!

本号菜单中,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, 视频系列. 欢迎大家学习.

学习古中医, 伤寒论经方传承

厚德载物!草木金石仅除身病,正己培德方祛心魔!

祈愿:天下和顺,日月清明;风雨以时,灾厉不起;国丰民安,兵戈无用;崇德兴仁,务修礼让;国无盗贼,无有怨枉;强不凌弱,各得其所;人无病厄,富贵康宁;长寿好德,善始善终.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